毕节地区酿酒历史兴于明初、盛于清代,数百年前就近乎无县不有,无村不酿,酒文化底蕴厚重。据《毕节县志》记载,尤以民国时期毕节首富刘熙乙创办的泰和酒庄所酿造的“刘茅”最为著名,当时的“刘茅”与其他四家(分别是“华茅”、“赖茅”、“王茅”、“金茅”)并称为“五茅”。
1942年因抗日战争需要,泰和酒庄(毕节酒厂前身)整合当地酿酒作坊成立川滇东路运输局(酒精)燃料厂,生产运输燃料支援抗战。为我国的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;1953年正式更名为地方国营毕节酒厂。1957年组织技术人员到泸州老窖学习泸型酒的酿造,通过学习总结运用,1958年精制而成的毕节酒注册使用“毕节”商标,毕节酒正式问世;1983年即被评为贵州名酒,是贵州老八大名酒之一,拥有广泛的品质知名度。在名酒品牌相对稀缺的贵州,毕节酒厂“名酒”的身份,将为产品和渠道提供极具竞争力的品牌赋能。